(提示大家多关注和参与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申报)

  

2015年中国文学课程论文选题引导


以下仅是一些思路提示,并不是题目,大致先列出这些,供大家选读篇目和预设选题参考

1、从……《》看台阁体诗歌的地域文化色彩

2、从……《》讨论白燕诗的传播(主题变异?相关文化现象?)

3、王礼《槎轩记》与高启《槎轩记》对读

4、从……《》看明清文人的泛家浮宅意识

5、从《》讨论高启的梅花诗

6、从《》《》看高启与唐寅

7、从《》《》看徐贞卿的诗论与诗歌创作

8、从……《》《》看前后七子诗歌创作的成就与不足

9、从《》看归有光的死亡书写与创伤记忆

10、           从归有光《》的荀子解读讨论性恶说在明代的传播与接受

11、           从……《》看明代的唐宋诗之争

12、           从《》《》看谢榛“诗有四格”诗论与诗歌创作之关系

13、           从公安派……《》看性灵文学实践的突破与局限

14、           从《》《》看公安派散文的成就(如何评价公安派小品文在明代的地位)

15、           从……《》看江南四才子诗歌(或散文)创作的新异性

16、           从《》中的《》篇讨论明代文言小说的白话化(或文人化?)

17、           从《》《》讨论黄娥诗词曲的比较

18、           从《》……看唐寅的城与楼(或坞与庵、或船与桥——(讨论空间转换与个体话语的建构,可以比较前代文人的居所意象,如范仲淹的城与楼)

19、           从唐寅《》《》——的自我书写看明代士商关系的交错与位移

20、           从《》《》《》解读唐寅的落花诗(落花、女性)

21、           从《》(题画诗)讨论唐寅诗歌与书画关系

22、           比较解析唐寅与陈维崧的《怅怅词》

23、           从《》《》看文徵明的怀归诗

24、           从《》《》……明代文人与商人墓志铭、传记的书写

25、           从《》《》看小品文的都市书写与文化记忆

26、           从《》看明遗民的文化心态与艺术(人生选择)

27、           从《石匮书》看张岱的修史心态

28、           从《》《》讨论明清之际小品文的发展与变异

29、           从……第几回至第几回段落看西游记与水浒传的女性观

30、           从《》《》……第几回至第几回段落看明清小说中的疾病与医疗

31、           从张岱、王思任、徐渭、吴伟业《》《》看文本的留白与历史的断裂感

32、           从袁宏道或王士祯的诗歌创作看(明代)清代山水诗

33、           从《》《》看三言二拍描写的契约文书与拐逃案(文学、经济与风俗之关联)

34、           从《》《》看才子佳人小说的诗词吟唱与文本跨界

35、           从《》《》讨论明代的奇书(或才子书)

36、           从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哪个段落看明代的小说评点

37、           《牡丹亭》的戏曲想象与时空措置

38、           从《》第……出的……描写看牡丹亭的戏剧代码的意义。

39、           从《》……段落讨论张竹坡对《金瓶梅》的评点

40、           关于《金瓶梅读法》的读法

41、           从《》《》剧本讨论汤沈之争(论争的焦点是什么?汤沈与两派作家的具体位置是怎样的?论争涉及的情与理、本色与骈骊、场上与案头、选本与改本、词采与格律、法与趣、声情与词情关系,论争的作用和意义何在?)

42、           从~~剧作的叙事程式看传奇关目论

43、           从西厢记评点看金圣叹与李渔的关系

44、           关于西厢记读法的读法(谈金圣叹评点西厢记的动机)

45、           从~~折总批(眉批)看金圣叹评点与戏曲接受

46、           金圣叹评点西厢记的文体形式论(对偶与八比的关系、诗与史的关系、虚与实的关系)

47、           从(序)总批看金圣叹评点西厢记与才子书现象

48、           从~~折总批(某个评点段落)看金圣叹评点西厢记与作者形象之(叠构)重构

49、           金圣叹评点西厢记:评点、误读与接受?

50、           从《》《》看李渔的“立主脑”与戏曲叙事实践

51、           从~与~看李渔小说戏曲叙事艺术之差异(异同)

52、           从《》看明(或清)杂剧的叙事技法

53、           从《》看明(或清)传奇的的写情笔法

54、           从《》明清杂剧主观抒情和客观叙事的措置

55、           从《》看明清女剧家的戏曲想象与自我重塑

56、           从《梼杌闲评》中的……描写看明代宦官政治与特务政治的纠合

57、           从《》《》讨论明清小说中的历劫意识(如西游记西天路上九九八十一难之哪一难  红楼梦红尘之劫之哪一劫?)

58、           从《》《》等地域文化与都市文化书写看旧都记忆与文化意涵(金陵与北京)

59、           从《》《》……看沈德潜的明诗(或诗歌)别裁观

60、           从《》《》看袁枚与公安派性灵意涵之不同

61、           从《人间词话》……段落讨论王国维的“境界”说、或“情景论”或“隔与不隔论”

62、           从黄宗羲《》、或王夫之《》《》看晚明实学的批判精神(或经世思想)

63、           从《》看文字狱与文人心态(如陈恭尹《读秦纪》、尤侗《胡蓝狱》……)

64、           从吴兆骞、……看清初流人文学(绝域书写、自我救赎?对边域文化的贡献)

从《》《》……描写看明清小说世界中的欲界与仙都(如剪灯三话、才子佳人小说系列里的一部分作品、海上花列传等)

65、           从……《》看明清女性的题壁诗(或驿站诗词、邮亭诗词)

66、           从《》……讨论题壁诗与明清小说的关系

67、           从《》……明清小说戏曲插图中的女性物品与情事表达

68、           从《》看明清牡丹亭的女性接受(如冯小青、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69、           从……《》讨论明清小说戏曲中的女性修佛活动

70、           从……《》《》讨论明清之际名士的历史书写及女性在历史中的位置(如文人与秦淮八艳)

71、           从《》《》……讨论明清女性作家的创作与自罪心理

72、           从《》……描写看明清小说(或戏曲)中作品中的器物道具的作用于意义?(镜子、簪子、帕子、轿子、冠带、鞋子、头发、服饰、日常生活用品、动物物象、植物物象等)

73、           从……《》《》看女作家的记梦诗

74、           从《》……段落看方外游与异域想象

75、           从《》讨论清代诗人的读诗诗(或词)与艺术趣味

76、           从《》《》段落看《儒林外史》之选家之伪与名士之伪?

77、           从《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描写看高启事件的后置阅读

78、           从……段落分析看《儒林外史》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反讽

79、           从《》《》看小说家的诗歌创作(也可以比较)

80、           从《红楼梦》……描写讨论小说与佛道文化关系?

81、           从《》《》看明清家族与世家文学现象(如吴江沈氏、桐城张氏、钱塘汪氏、德清俞氏、湖州董氏、汾湖叶氏、秀水朱氏、建德周氏……)

82、           从《》《》看明清江南才女作家(孟淑卿、徐灿、沈宜修、方维仪、王端淑、商景兰、顾若璞、柳如是、李香君、卞玉京、董小宛、王微、马湘兰、吴藻、王筠、刘清韵)

83、           从《》《》讨论明清之际的世变对文人的影响

84、           从《》《》看明末清初的私家修史意识

85、           从澹归《》或《》《》看清初以来的文字狱

86、           从《》《》看明清的唐宋诗之争

87、           从《》词的创作看明清词的意旨与趣味

88、           从《》……段落看明清讽刺(或炫学、侠义、公案小说创作的……特点

89、           从《》“……看梅村体”的特征?

90、           从《》……看清初贰臣的境遇

91、           从《》看王士祯神韵说的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

92、           从《》……白蛇传故事看许仙(或白娘子、小青)个体身份的矛盾性与混杂性

93、           从《》《》看《儒林外史》与《聊斋志异》对科举制批判的异同?

94、           从《聊斋志异》之《》讨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95、           从《长生殿》之《》看李杨故事的流变和在清代的发展

96、           从《桃花扇》……、……讨论中国古典悲剧的问题

97、           从《》《》《》看明清诗词文、或小说戏曲中的年节与习俗(如元宵诗、端午诗、游湖、走会、看灯、踏青、夜游等)

98、           从《》《》讨论小品文与八股文的关系

99、           从《》、《》看八股文写作的文法与“戏法”

100、       从《红楼梦》……段落与《红楼梦评论》看曹雪芹的悲剧书写与王国维的悲剧论

 

此外还可涉及的领域,如:

1、文学与民俗:

元宵诗词

端午诗词

走会诗词

闹丧、

祝寿、

应酬

2、文学与地域:

江南、蜀地、长安、京师  江西  徽州  荆楚   西湖、扬州 

明清的笔记小说与江南风俗(西南、闽川、齐鲁、特定具体地域等)

3、文学与文人集团
七子、唐宋派、公安、竟陵  袁枚及其男女弟子  李渔与弟子、乾隆三大家、清初三大思想家、清初散文三大家、江左三大家、神韵说、性灵说、浙西词派、常州词派、纳兰性德、桐城派、阳湖派

4、文学与异域书写  他者想象:小说、戏曲  其他文类

利玛窦、马尔嘎尼、朝鲜使者   日本使者

5、清词(纳兰?朱彝尊陈维崧常州四家?)     代言体对话  隐含作者  脚色置换之间的关系

6、明清绘画插图与戏曲小说之艺术呈现的关系

      

古代女性文学研究参考书目、论文

  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中华书局,1916年.

 戴淑慎所编《古今女子文库》(大陆书局,1925

 施蜇存主编《中国文学珍本丛书》(中华书局,1936

 梁乙真《清代妇女文学史》(中华书局,1927)、

 梁乙真《中国妇女文学史纲》(开明书店,1932

 谭正璧的《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光明书店,1930,后更名为《中国女性文学史》)

辉群的《女性与文学》(启智书局,1928

 陶秋英《中国妇女与文学》(北新书局,1933)、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

 胡云翼《中国妇女与文学》、丁英《妇女与文学》(沪江书屋,1946

 孟悦、戴锦华在《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华玮《明清妇女戏曲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3);

 华玮《明清妇女之戏曲创作与批评》(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3

陆萼庭的《清代戏曲作家的著录问题》,学林出版社,1995

冯沅君《记女曲家吴藻》,载《古剧说汇》(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

徐扶明的《明清女剧作家和作品初探》,载《元明清戏曲探索》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郭梅《中国古代女曲家的创作实践及其心态》(《河北学刊》1995年第2期)

唐昱《明清女性剧作家的“木兰”情结》(《戏曲艺术》2004年第二期)、

 聂心蓉、谢真元《阐释学视野的花木兰与女性解放的维度》(《重庆大学学报》2002年第二期)、

 张弛《对自由平等的憧憬与追求:文学艺术中的女扮男装现象透视》(《云南文艺评论》1995年第四期)、

 王绯、毕茗《最后的盛宴,最后的聚餐:关于中国封建末世妇女的文学/文化身份与书写特征》(《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第六期)

 郭延礼《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文学遗产》2002年第六期)

 周妙中《明清剧坛的女作家》(《古代戏曲论丛》1984年第一期)、

 李小慧《明清妇女的戏曲因缘》(《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五期)

 陈书录《“德、才、色”主体意识的复苏与女性群体文学的兴盛——明代吴江叶氏家族女

性文学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

 李祥林《作家性别与戏曲创作》,载《艺术百家》2003年第2期.

 钟慧玲《吴藻作品中的自我形象》(《女性主义与中国文学》里仁书局,1997

 薛海燕的《论吴藻词曲特质及其在女性文学史上的地位》(《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五期)

 李红慧《善恶报应与女性关怀——从刘清韵的聊斋戏谈起》,《江西社会科学200210

苗怀明《记晚清女曲家刘清韵两部曾佚失的戏曲作品》,戏剧研究网“学人论戏”苗怀明专栏

華瑋《明清妇女剧作中之“拟男”表现与性别问题──论鸳鸯梦〉、繁华梦〉、乔影〉与梨花梦〉》,载《明清戏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王瑷玲主编,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8

《才子凝视下才女写作》  《妇女学和妇女史的本土探索:社会性别视角和跨学科视野》杜芳琴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胡 坤,《藍色的陰影---中國婦女文化觀照》,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六月台六版。

梁乙貞,《中國婦女文學史觀》,上海:上海書店,一九九0年十二月初版。

盛 義,《中國婚俗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出版。

王青平,〈關於徐震及其書《女才子書》的史料〉,《文學遺產》,一九八五年二期。

杜守華、吳曉明,〈試論明末清初豔情〉,《上海師範大學學報》,一九九三年一期。

李真瑜,〈明代戲曲家葉小紈卒年及作品考〉,《文學遺產》,一九八九年二期。

肖彬夫、寧俊杰,〈中國文學史上的女鬼形象〉,《錦州師院學報》,一九八九年二期。

洪美華,〈民間秘密宗教寶卷中的女人崇拜〉,《歷史月刊》,一九九五年三月號。

胡 明,〈關於中國古代的婦女文學〉,中國科學社會初版社《文學評論》,一九九五年三期。

曹大為,〈中國古代的妒婦〉,《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一九九0年四期。

許周鶼,〈論明清彈詞文化與吳地婦女〉,《蘇州大學學報》,一九九六年二期。

郭英德,〈論晚明清初才子佳人戲曲小說的審美趣味〉,《文學遺產》,一九八七年五期。

陳 敏,〈五光十色的古代才女之作〉,《文史知識》,一九九五年三月。

喬以鋼,〈中國古代婦女文學的感傷傳統〉,《文學遺產》,一九九二年二期。

臧 健,〈《奩史》:古代婦女生活的百科全書〉,《中國古籍與文化》,一九九四年三期。

劉奉先,〈中西妓女題材小說比較研究〉,《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一九九八年一期。

鄭必俊,〈關於中國古代婦女立世精神的幾點思考〉,《中國古籍與文化》,一九九四年三期。

五期。

嚴 明,〈乞巧與守拙---中國女性藝術的困難抉擇〉,《內蒙古師大學報》,一九九三年三期。

嚴 明,〈中國女性的審美理想〉,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文藝理論研究》,一九九0年

鄭培凱,〈晚明士大夫對婦女意識的注意〉,《九州學刊》,六卷二期,一九九四年。

 

《絡緯吟》﹝明﹞徐媛著 據明末抄本影印 《四庫未收書輯刊》七輯16

《竹笑軒吟草》﹝清﹞李因著,周書田校點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33
《名媛詩緯初編》﹝明﹞王端淑編 明萬曆四十一年本
《女性詞史》 鄧紅梅著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24
《古代女詩人研究》 張宏生、張雁編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8
《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 張宏生編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210
《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 ﹝美﹞高彥頤著、李志生譯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51

〈晚明女曲家徐媛初論〉 王莉芳、趙義山撰 《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2004年第四期(20047月) 頁9196
〈亂離中的「玉女」-明末才女商景蘭及其婚姻與家庭〉 石旻撰 《中國典籍與文化》 第三十八期 頁118124

〈柳是和徐燦:陰性風格或女性意識?〉 孫康宜作、謝樹寬譯 《中外文學》 第二十二卷第六期(199311月) 頁825

〈寇白門考〉 施祖毓撰 《集美大學學報(哲社版)》 第一卷第一期(1998年) 頁112114

〈吳梅村與卞玉京(上)〉 張宇聲撰 《淄博學院學報(社科版)》 1999年第三期 頁6369
〈吳梅村與卞玉京(下)〉 張宇聲撰 《淄博學院學報(社科版)》 1999年第四期 頁5766
〈清代婦女詞的繁榮及其成就〉 張宏生撰 《江蘇社會科學》 1995年第六期 頁120125

20世紀的清代女性詞研究〉 陳水雲撰 《婦女研究論叢》 2004年第一期(20041月) 頁6772

〈二十世紀臺灣地區中國古代婦女作家研究述評〉 張雁撰 《中國文學研究》 2002年第二期 頁9091

〈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 戴慶鈺撰 《蘇州大學學報(社科版)》 1996年第一期 頁130133

〈試論明末女性詩歌創作的群落分佈與時代特徵〉 李聖華撰 北京:學苑出版社,收入《中國古典文學與文獻學研究》(第二輯) 200312月 頁148163
〈明清女性文學的繁榮及其主要特徵〉 郭延禮撰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2003年第三期 頁105114
〈論明清時期女性群體漸趨自覺的創作趨向〉 王萌撰 《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 2004年第一期 頁4750
〈選集與作品的經典化-晚明女性文學之接受研究初探〉 張雁撰 南京:鳳凰出版社,收入《古典文獻研究》(總第七輯) 20047月 頁322339
〈地域文化、家族文化與清代江蘇女學的繁榮〉 史梅撰 收入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編:《古典文獻研究》(總第六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31月 頁417439

案例:

1、08级基地班中国文学论文题目及其分类汇总                                                                                             

 

姓名

 
 

标题

 
 

分类

 
 

备注

 
 

1程思媛

 
 

一曲女人歌——浅析《聊斋志异·婴宁》中母亲角色对婴宁形象塑造的作用

 
 

小说

 
 

《聊斋志异》

 
 

2程敏

 
 

浅析钗黛金兰

 

 ——看林黛玉如何袒露真性情

 
 

小说

 
 

《红楼梦》

 
 

3董赟

 
 

试论钟惺并非《名媛诗归》作者

 
 

诗歌

 

 

4郝莹颖

 
 

高启梅花诗对宋代梅花诗的承接与新变

 
 

诗歌

 

 

5何丽敏

 
 

浅谈对宗教《西游记》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小说

 
 

《西游记》

 
 

6何倩

 
 

女性人物的仙化与俗化看道教思想对三言二拍人物塑造的影响 ——以《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两篇作品为例

 
 

小说

 
 

“三言”

 
 

7胡方霖

 
 

从“老子”到“老君”————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太上老君的形象看宗教思想对文学形象的塑造

 
 

小说

 
 

《西游记》

 

《封神演义》

 
 

8黄怡然

 
 

从李贽自传和传人看其为人与为文

 
 

 

 

9蒋丽

 
 

心比天高卑而宠   甘为下贱贵而淫

 

    ——谈《金瓶梅》中春梅前后形象矛盾的根源

 
 

小说

 
 

《金瓶梅》

 
 

10李晶

 
 

忏悔的救赎 至情的魔力

 

   --论《长生殿》李杨爱情的民间心理接受

 
 

戏曲

 
 

《长生殿》

 
 

11李沁园

 
 

妒雨侵蚀下的花

 

        ——李瓶儿尤二姐女性意识的文化审视

 
 

小说

 
 

《金瓶梅》

 

《红楼梦》

 
 

12李珊

 
 

“世外有情持素人”

 

  ——从《牡丹亭》中的石道姑谈起   

 
 

戏曲

 
 

《牡丹亭》

 
 

13刘冰

 
 

女儿性·女孩性·女人性

 

——论贾宝玉眼中的《红楼梦》女性

 
 

小说

 
 

《红楼梦》

 
 

14刘倩茹

 
 

公案三生白骨禅

 

——从《怅怅词》看唐寅的佛道出世思想

 
 

诗歌

 

 

15毛冬梅

 
 

他者视角与自我需求

 

      ——从前四回看潘金莲的悲剧之始

 
 

小说

 
 

《金瓶梅》

 
 

16欧婧

 
 

迎合与抗拒,赞语与悲歌 ——论董小宛与陈芸的文本家庭形象的继承与转变

 
 

 

 

17史芸芸

 
 

逐名信命到头空,桃花坞里神仙梦

 

          ——从四个关键词看唐寅的精神实质

 
 

诗歌

 

 

18陶禹

 
 

略論乾嘉考據學對駢文創作之影響

 
 

 

 

19王巧

 
 

《拍案惊奇》中女性地位的矛盾

 
 

小说

 
 

《拍案惊奇》

 
 

20王鷞

 
 

出世的背后

 

——试析逸云结局的悲剧色彩

 
 

小说

 
 

《老残游记》

 
 

21王娅

 
 

试论《聊斋志异》中狐女与人交往故事的离合叙事模式

 
 

小说

 
 

《聊斋志异》

 
 

22王亚中

 
 

《探究七十回本《水浒传》的悲剧性》

 
 

小说

 
 

《水浒传》

 
 

23王妍

 
 

《写狐有同亦有因》

 

              ——《聊斋志异》的狐生书写探究

 

 

 
 

小说

 
 

《聊斋志异》

 
 

24王章海

 
 

袁宏道文艺思想的破与立

 

——试论其对复古派的否定与自我觉醒

 
 

诗文

 

 

25吴雪

 
 

特殊的读者·紧张的接受者·反叛的阐释者

 

——论《儿女英雄传》对《红楼梦》的对垒

 
 

小说

 
 

《儿女英雄传》

 
 

26谢寥科

 
 

从《金瓶梅》看《水浒传》中潘金莲形象的前后矛盾

 
 

小说

 
 

《金瓶梅》《水浒传》

 
 

27杨璟

 
 

浅析“主客体的双重审美”对《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与意义

 

——从杨修、曹操和诸葛亮的塑造方式谈起

 
 

小说

 
 

《三国演义》

 
 

28羊乃书

 
 

“世无伯乐谁相识,骅骝日暮空长嘶”

 

——从仕宦诗词看纳兰性德的矛盾心态与悲剧命运

 
 

 
 

纳兰性德

 
 

29杨洋

 
 

《东周列国》中春秋策士与战国士林的对比

 
 

小说

 
 

《东周列国志》

 
 

30叶雨青

 
 

从《幽梦影》看清初文人的避世倾向

 
 

 

 

31伊姝瑾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

 

         ——浅析不同生活阶段曹操形象的变化

 
 

小说

 
 

《三国演义》

 
 

32尹莉

 
 

纳兰性德华丽身份与哀婉词风的对位探究

 
 

 

 

33于涵

 
 

试析《西游记》的幽默诙谐风格的构成因素

 

                     ——以第32-35回为例

 
 

小说

 
 

《西游记》

 
 

34于晓

 
 

潘金莲对西门庆的婚姻选择及悲剧性探讨

 
 

小说

 
 

《金瓶梅》

 
 

35张春

 
 

诗与画的完美邂逅

 

——从唐寅的题画诗看唐寅的内心追求

 
 

诗歌

 

 

36张婧

 
 

现实与幻想交织下的爱情传奇——从《连城》等四篇作品看蒲松龄爱情书写的进步性

 
 

小说

 
 

《聊斋志异》

 
 

37周梧

 
 

译者的隐喻

 

——从苏曼殊的两首译诗看传统文学现代转型的困境

 
 

诗歌

 

 

38朱鹏景

 
 

传统中的青春

 

     ——文本细读下的青春版《牡丹亭》剧本整编

 
 

戏曲

 
 

《牡丹亭》

 
 

39曹小丽

 
 

唐寅对明中期吴中文学的继承与新变

 
 

诗歌

 

 

40邓蕾

 
 

梦中说梦、恍如隔世

 

——论张岱在明遗民群体中的隔世心态

 
 

 

 

41樊思

 
 

白首难归土,行道意犹悲

 

——从和《贫士》诗看张岱的遗民心态与选择

 
 

 

 

42李庚瑶

 
 

沧海孕明珠 桑田链不断

 

——论张岱<自为墓志铭>中体现的遗民心态变化》

 
 

 

 

43刘楠

 
 

袁凯《白燕》诗的传播与接受

 
 

诗歌

 

 

44刘蕊

 
 

说“梦”人的多重形象

 

  ——由《陶庵梦忆》探张岱的文人心态

 
 

 

 

45马力路遥

 
 

从《浮生六记》看清中期民间婚姻观的传承与递嬗

 
 

 

 

46王柑琪

 
 

问人间,情为何物?

 

──汤显祖与曹雪芹关于情的对话

 
 

戏曲

 

 

47陆奂

 
 

“回生”:“情死”的延续与发展

 

——《牡丹亭》主题内涵的整体把握及解读

 
 

戏曲

 

 

48徐晓宇

 
 

國之已死,其鳴也悲——觀中正其人,論可法之恨,評史公《復多爾袞書》

 
 

 

 

49张涵静

 
 

《浮生六记》之沈复形象探究

 
 

 

 

50张静

 
 

浅谈明代才女的“情”与“义”

 

——以黄峨《寄升庵》诗及商景兰《悼亡》诗为例

 
 

诗歌

 

 

51赵琰

 
 

儒士的回归和解构

 

——从秦重形象试论晚明小商人阶层的时代性

 
 

小说

 
 

三言

 
 

52韩国南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对《雨月物语·蛇性之淫》的影响分析

 
 

小说

 
 

三言

 
 

53钟茜妮

 
 

暴露与隐藏,解构与重构

 

         ——唐寅文学史形象形成探究

 
 

诗歌

 

 

54涂成

 
 

《西游记》妖怪研究

 

——以孙悟空和白骨精为例

 
 

小说

 
 

《西游记》

 
 

55何婷

 
 

众人皆醒我独醉——唐寅

 
 

诗歌

 

 

56彭青

 
 

真实完整灵魂的直接呈现——浅谈高启梅花诗

 
 

诗歌

 

 

57杨频

 
 

似憨实黠,笑中藏悲——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婴宁》的叙事与潜叙事

 
 

小说

 
 

《聊斋志异》

 
















小说:26     戏曲:5     诗词:15        文:11


2、11级基地班中国文学-4论文写作选题统计                                                                                                                      

中国文学-4论文写作选题统计
姓名学号选题阅读笔记(是/否)
席婧婧1141043033从“三言”看冯梦龙的情感追求
李法然1141043003从XX诗看陈三立诗风受黄庭坚的影响(XX诗等到读完再确定)
冯羽1141043074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看晚明实学的批判精神
杨静涵1141043065从《儒林外史》看科举制度下士人阶层的礼崩乐坏
陈艳梅1141043077金圣叹评点《西厢记》
王聪1141043037一时风物堪魂断——由《陶庵梦忆》管窥张岱的“江南”书写
孙海翎1141043059《幽梦影》的闲情逸致
陶明玉1141043025“花神”与“判官”:《牡丹亭》复生叙事的文学人类学阐释
赵慕宇1141043021干戈与纵横——《三国演义》孙吴“都督”形象的塑造与安排
谢萍萍1141043057从《随园诗话》的文人诗看袁枚的入世心理
夏青1141043027从《红楼梦》段落与《红楼梦评论》看曹雪芹的悲剧书写与王国维的悲剧论
吴雨洁1141043047从《陶庵梦忆》中有关场域的描写看张岱的审美情趣与独立人格
谢昕1141043069聊斋中的人与情
翟敏1141043049从失群鸟和池上雁看高启与陶渊明
任学敏1141043051从赵南星的《笑赞》和《芬茹园乐府》看明代文人创作中的市井化语言
李志红1141043043高启梅花诗中的寥寂与忧愁
田川1141043075从《老残游记》看清末百姓的生活状况以及对生活状况的态度
龚莉岚1141043085从《镜花缘》第二十八回看方外游与异域幻想
王俊1141043009《聊斋志异》中爱情篇章中的同性恋现象
扈琛1141043013纳兰性德边塞词中的郁结之风探究
黄紫薇1141043055从《红楼梦》《三言》《锦香亭》看明清小说中手帕的作用与意义
成冉1141043017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研究
龙阳1141043083《红楼梦》中曹雪芹的悲剧书写
马明瑞1141043005浅谈水浒传人物性格与兵器
张敏康1141043015从唐寅的人生经历浅析他的写作思想
龚涵1141043087从《老残游记》看刘鹗的种较和家园情怀
刘腊梅1141043063从《自为墓志铭》看张岱与徐渭其人其事
何桂锦1141043061从梅花诗、落花诗看高启和唐寅
李珊珊1141043041红楼梦之秘之秦可卿形象初探
张昕煜1141043029从《十二楼》看李煜的反传统艺术
李海龙1141043019袁凯《白燕》创作时代小考
吕曼瑶1141043053浅析《阅微草堂笔记》的女性伦理思想
崔婷婷1141043039《浮生六记》以自我感受为主
郎飞翔1141043001《幽梦影》中的儒释道思想研究
崔迪1141043023从《雨月物语》看明代小说在日本的接受与流变(以《雨月物语》为中心,研究日本“翻案文学”与明清文学的关系。主要谈《剪灯新话》与《三言》)
朱亮韬1141044013对《金瓶梅》中春梅的人物分析
王丹宇1141043002从纳兰性德的交友词中看纳兰性德与其朋友之间的不同关系
于化龙1141043006改本《七侠五义》与原本《三侠五义》的第一回比较
程龙1141043010浅论唐寅诗歌创作与桃花与酒之关系
邱晨1141043012从《红楼梦》第五回看中国古典通俗小说的“绝对结构”
肖丰伟1141043014从《包公案》看名传奇的叙事技法
余笑天1141043016浅析《三国演义》中用人之道及其时代影响
程祝刚1141043020从《牡丹亭》看汤显祖对儒家思想和神鬼意识的接受
陈乐1141043022“桃花扇”的象征意义
李松1141043024袁宏道的性灵诗文
武彦良1141043026从《金瓶梅》看世情小说中偷窥手法的运用
陈宇清1141043028从《长生殿》看李杨故事的流变和在清代的发展
高国丽1141043032从《剪灯新话》看古代小说的叙述模式和故事原型
陈宜然1141043034从《松风阁记》等自然风景小品文和山水文人画看明清文人的自然审美观
颜丽楠1141043036从《桃花扇》中杨龙友看南明政权中立人士在政治上的态度和作用
申巧云1141043038浅析《桃花扇》中的多重悲剧因素
董薇1141043040从《梼杌闲评》中的冤假错案看明代宦官的政治的流弊
肖宝雯1141043044从《海上花列传》看明清小说世界中欲界与仙都
李慧子1141043046钟馗的形象分析
陈乔丹1141043050从唐寅诗歌中看唐寅的城与楼
王希1141043052黛玉性格对人物悲剧命运的决定作用
陈舒1141043056从阮大铖《春灯谜记》看明传奇的叙事手法
黄艳1141043058从《长生殿》之《埋玉》看李杨故事的流变和在清代的发展
庄馥榕1141043060通过《小窗幽记》《幽梦影》等晚明清言看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赖力嘉1141043062《牡丹亭》的戏曲想象与时空措置
刘红梅1141043064无为有处有还无-浅析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中的女性审美意境
彭爽1141043066从《红楼梦》的“宝玉出家”与《红楼梦评论》看曹雪芹的悲剧书写与王国维的悲剧论
张利1141043068从《聊斋志异》的虐夫主题剖析古代男权女权问题
周萌1141043072浅析《虞初新志》与《聊斋志异》中的义兽形象
郑雅文1141043074从《红楼梦》...段落与《红楼梦评论》看曹雪芹的悲剧书写与王国维的悲剧论
周婷1141043076从《老残游记》逸云论禅一事讨论小说与佛教文化的关系
徐颖1141043078从《浮生六记》看沈复士商身份的交错与化归
唐丽娟1141043080从《项脊轩志》看归有光的死亡书写和创伤记忆
张呐1141043082从白蛇传故事看小青个体身份的矛盾性和混杂性
李梦雅1141043084纳兰容若的悼亡词
张琰1141043086《牡丹亭》的戏曲想象与时空措置
熊萌1141043088从《老残游记》看晚清文人的审世视角
全文1141043090从《湘筠馆词》看随园女弟子孙云凤“入礼”“出礼”的闺阁情怀
吴若斯1041043044《金瓶梅》人物性格初探及其悲剧根源研究
陶明玉1141043025“花神”与“判官”:《牡丹亭》复生叙事的文学人类学阐释
王晓亚1141043071《平山冷燕》对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突破
龚莉岚1141043085从《镜花缘》第二十八回看方外游与异域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