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清对明的取代,即明清的历史更迭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几种断法?)
上限:万历十一年
下限:康熙二十二年清除亡明残余、统一台湾
绵延一个世纪的特定历史时空,裸露了末世知识分子的心史,也活生生地展示了文化传统在破坏中整合、重建、沓变的一个由乱而治的历史过程。
遗民修史带来清代史学勃兴,别史、私史、野史大量涌现:查继佐《罪惟录》、谈迁《国榷》、朱国桢《皇明史概》、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汰存录》。
传统诗文流派的总结:清初三大思想家、清初散文三大家、江左三大家、神韵说、肌理说、格调说、性灵说、浙西词派、常州词派、纳兰性德、桐城派、阳湖派等。
诗学观念总结与集大成
诗学观念总结与集大成——宗宋派钱谦益“以杜、韩为宗,而出入于香山、樊川、松陵,以迨东坡、放翁、遗山诸家”,王士禛初宗唐诗,中年以后却又越三唐而事两宋,朱彝尊初学唐人,晚岁又追山谷,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民间化、地域化:小说:文言:聊斋;白话:儒林外史、红楼梦
戏曲:花雅之争:传奇(南洪北孔)、地方戏兴起。
传奇:故国之思与怀才不遇:吴伟业、尤侗、万树
苏州派市民剧: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文人传奇:南洪北孔之洪升、孔尚任唐英、张坚、蒋士铨、黄图泌
风情喜剧:李渔《笠翁十种曲》
杂剧:
吴伟业、尤侗
蒋士诠-抒情杂剧
短剧合集:杨潮观《吟风阁杂剧》
文言:聊斋 、阅微、子不语、谐铎、虞初
章回与通俗:
演义与传奇:说岳、说唐、儿女
世情:歧路灯、醒世姻缘传、红楼梦
讽刺(儒林、梼杌)、炫学(镜花缘)、游记(老残)、黑幕(二十年目睹、官场现形、痛史、文明、宦海)、侠义(三侠五义)公案(包公、彭公、施公案)、狭邪(品花宝鉴、海上花列传、海上繁华梦)、鸳鸯蝴蝶派
李伯元 梁启超
林纾 苏曼殊
马尔嘎尼面见乾隆
明末清初、明清之际、清代以后:
地域与世家文学现象:吴江沈氏、桐城张氏、钱塘汪氏、德清俞氏、湖州董氏、汾湖叶氏、秀水朱氏、建德周氏……
女性作家涌现:
江南才女作家:
A名门闺媛(孟淑卿、徐灿、沈宜修、方维仪、王端淑、商景兰、顾若璞)
B青楼歌妓:(秦淮八艳:柳如是、李香君、卞玉京、董小宛、王微、马湘兰……)
吴藻、王筠、刘清韵、女弹词作家……
考据学实绩、八股文戏作与翻译文学兴起
报刊文学
寓言、时评、游戏文章、连载小说
梁启超所鼓吹的“小说界革命”说。
《时务报》“一时风靡海内”,“举国趋之,如饮狂泉”(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宣传新思想、开启民智
生产机制、变革力量、文学制度、文学观念、文学合法性、传播接受、消费市场
报刊为文学提供了鲜活的历史语境,与租界的关联性
翻译文学
乾隆时《圣经》故事和西洋小说的重新写作,欧文《杂记》,后有长篇,入《瀛寰琐记》(申报馆版)《昕夕闲谈》
《申报》的,而同报1872年5月起就开始连载翻译小说《乃苏国奇闻》和《谈瀛小录》
“大规模介绍翻译”外国小说,1902后。1895年1902八年有61种翻译小说问世,1903增至123种,此后一直保持此种旺盛势头。与两个名人有关,一是梁启超,一是林纾。
政治、侦探、科幻、言情、莎、柯南道尔、托尔斯泰、狄更斯、雨果
苏曼殊:诗歌翻译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