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看待明代政治对文学的影响?明代诗祸与文字狱对文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怎样认知明代的都市文化、经济活动与文学的关系?
3、如何勾连明代思想史进程与文学发展趋向的视域?
4、你怎样把握明代文学的整体格局?
掌握明代文学的文化背景、文学发展大势、概况及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一、集权专制的恶果与文字狱——集权专制、文化保守与文人生存境遇。
二、资本主义萌芽与市民阶层的出现——日常休闲、物欲享乐、精神放适
三、哲学的反思与人性的觉醒
四、诗文替变与流派纷呈
五、通俗文艺主盟艺坛
朱元璋为何腰斩诗人高启?
方孝孺为何被诛十族?
于谦:于谦 (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1421年)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四诀的真正含义
唐寅:“不炼金丹不炼禅,半随时俗半随缘。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船与酒船。镜里形骸共春生,灯前夫妇月同圆。东家欢乐西家醉,天下闲星地上仙。”
张岱《自为墓志铭》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凌濛初在《二拍》中为妇女鸣不平:“男人死了,女人要求改嫁,便会被说成是玷污名教,遭受疵议。男人丧了妻子,却可随心所欲续弦再娶,置妾买婢,无人说他薄幸负心,反而视为理所当然。女人稍有外情,则被视为奇耻大辱,必将绳之以家法国法。男人撇了妻子,贪淫好色,宿娼养妓,无所不为,却被视为无伤大雅。”
明初三大家---台阁体---茶陵派---前七子---唐宋派---后七子——江南四才子---童心说---公安派---竟陵派---复社---几社
地缘与学缘
复古:唐宋之争
性灵:主情 一己之真性灵
唐宋派:归有光抒情性、主体精神
散文笔法与本色风神
死亡书写与创伤记忆
荀子解读与性恶说在明代的接受
公安派:万历中期,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领袖)、袁中道。文学代变,“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变古创新,意达词畅。与七子之争。
散文成就大于诗歌
公安派的尺牍、小品文
小说:文言笔记体、通俗说话体
文言(剪灯三话、钟丽情集)、
通俗说话体:
短篇:三言二拍
中篇:才子佳人小说(平、玉)
长篇(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
志人志怪:《耳谈》 何氏《语林》(裴子语林》、《唐语林》) 《杜骗新书》
汇编:《艳异编》 《稗海》 》《笑府》 《青泥莲花记》
戏曲:
明杂剧:
宫廷剧朱有燉杂剧集《诚斋乐府》31种
抒怀写愤剧王九思《杜甫游春》、沈自征《渔阳三弄》、徐渭《四声猿》
讽刺剧:康海《中山狼》、徐渭《歌代啸》、吕天成《齐东绝倒》、徐复祚《一文钱》、王衡《郁轮袍》
爱情剧:冯惟敏《僧尼共犯》、孟称舜《桃花人面》、卓人月《花舫缘》
文人化、案头化、短剧化
《盛明杂剧》、《孤本元明杂剧》